《整理的艺术》摘录
这个摘录挺郁闷的,基本就是每节的标题了。
资料整理术——集中数据,分散浏览场所
打印的纸质资料要毫不留情的废弃
用电子邮件共享、保管会议资料
用电子邮件管理文件的优点
- 可以按时间顺序对邮件进行严格的管理
- 可以用发件人进行搜索
- 参考邮件内容可以回忆起当时的状况
文件按“项目名+文件名+创建日期”的格式来命名
不仅可以项目名、文件名和制作日期来搜索文件,还能在文件夹内进行管理,按文件名重新排列文件后,所有文件就会按更新日期排列了。
统一日期格式
用扫描仪将纸质文件变为电子文件
可以很快的构建一个资料数据库,这比从资料夹中费力寻找纸质资料更有效率。
整理书籍,制作电子书架
me:这个现在kindle,ipad买电子书看电子书什么的很方便了,不需要再自己将纸质书扫描成电子版了。
使用SugarSync实现“无障碍办公”
me:就是云存储。取而代之,我有dropbox,amazon cloud drive,google drive,再加上Apple自带的iCloud。
随身携带纸质资料,实现终极“无障碍办公”
me:这个标题我怀疑是翻译错误。书中所说的是,在手机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使用云存储,这样到哪里都可以办公,实现remote,而不需要到公司。
充实参考资料,随时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
参考资料从某种意义上是工作智慧与经验的结晶。
将参考资料整理汇总,设定为多台电脑共享,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最高效的办公了。参考资料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,整理参考资料其实就是盘点前人的智慧与经验。
参考资料是可随身携带的技能,对职业生涯的设计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财富。
我的文件夹中保存了一下文件。
- 研讨会、演讲会资料
- 市场营销、经营企划资料
- 公司标志、产品照片、个人简介
- 安装文件。包括id、密码等
只要是文件就全部放入Magic Briefcase
me:就是dropbox这类软件在本机创建的同步文件夹。
在目的地或便利店打印必要的资料
到外面打印东西最好将等待时间计算在内,留出充裕的时间,提前一点到便利店去。
不关电脑电源,设为待机状态
节约开机时间。
要将某个程序变得更实用,就有必要一点一滴地去除操作时的“麻烦”环节。
整理术的目的就是为了“直观地把握,无须深思熟虑”或“不麻烦”,因此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。
me:我用rmbp,向来是打开盖子合上盖子而已。
用Google Documents、Picasa与他人共享文件
实现共享文件和共同编辑文件。
我在Google Documents上共享的文件包括。
- 大纲、会议记录
- 出席者名单
- 需要共享的参考资料
重要的网页可以截图
me:safari直接保存为pdf
分类使用SD卡,传递数据更高效
将纸质资料装入透明文件夹,按时间顺序排列
纸质资料的优点之一:可视性强
对于正在进行的项目,还是应该暂时保存纸质资料,以方便办公。
用100日元的笔记本整理信息
只用一本笔记本,所有笔记按时间顺序排列。
集中数据,分散浏览场所
环境整理术——统一环境,简化环境
将小物品装入透明文件袋
整理环境最重要的一个理念,是“减少杂乱感”。
准备好出差用品,自由应付紧急出差
充电全靠USB解决
实现一物多用
箱包的内部空间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充电器来整理,还能通过整合使用工具来整理。如iphone,带有噪音隔离功能的耳机、报事贴
为笔记本电脑准备三个电源适配器
一个放在公文包里随身携带,一个放在家中,一个放在办公室里。这一招不仅适用于笔记本电脑,对手机和数码相机也同样适用。总之, 对于那些电能耗尽就无法工作的工具,我们只要增加充电器,增加能充电 的地方即可。
me:得益于rmbp强大的电池续航能力,我只准备了两个,一个公司一个宿舍,即使出门忘了带,电池依然能提高近7小时的续航能力。萌大奶。
家里和办公室使用同样的键盘和鼠标
正如工匠讲究工具,具有专业精神的职场达人也应该重视自己使用的工具。职场达人绝不会毫无章法地滥用各种工具,而是精挑细选出最好的一款使用。
很多公司的电脑都是由公司统一配给的,很少能有诚心如意的机型。但至少我们可以统一键盘和鼠标,让公司和家里的电脑都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,变成非常顺手的工具。
me:我倒没有工具使用的烦恼,我可以带自己的电脑上班。
用Firefox的附加组件实现网页浏览器的个性化
me:换到今天,估计要变成Chrome
用Xmarks瞬间复制电脑运行环境
me:额,这是个同步firefox书签的工具,我用chrome自带的。
将办公桌的右半边变成激发创造力的空间
将办公桌按区域划分功能。
- 向左的视线
人们在会议过去的事情时倾向于向左看。
- 向右的视线
在构想未来的蓝图时,人们更倾向于向右看。
右边的空间适合用于拟定未来和企划等工作。可以在那里放上计划书、必要的资料、参考书籍等。
通过固定纸巾盒与笔筒的位置来保持桌面的井然有序
分隔抽屉,充分利用空间
将输入法语言栏放在电脑桌面顶端的中部
一机双屏,扩展工作领域
me:废话,程序员没两个屏幕干活很不爽的。
将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都清理干净后再回家
转化心情,收拾干净再回家。
统一、简化工作环境
统一环境的意愿会促使人们找出规则,开始重新审视目前为止无意间创造出来的工作环境。
信息整理术——管理时间轴与空间轴
扔掉书本,提高信息吸收能力
毫不犹豫地扔掉旧信息,不断吸收新信息非常重要。
“读罢即扔”
写书评博客,制作数据库
我们应该以扔书为前提,给自己制造压力,强迫自己认真阅读书中的重要部分,做好笔记。
等读书笔记写到一定水准,建议你开个博客,与更多的人分享信息。
加原创注释,将书籍变成信息数据库
不断阅读,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,一部由你和作者共同创作的新书便渐渐破茧而出。如此一来,读书就不再是被动的行为,而变成一个与作者共同创作的过程,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行为。
在阅读时,作为信息的接收方,你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,而成为加工信息的创造者,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。你的“信息加工能力”与“信息编辑能力”都在这种记笔记和加注释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。
制作杂志文章数据库
对待杂志,要遵循与书籍相同的原则,即读完就扔。
将自己认为值得保留的部分用扫描仪扫描成pdf即可。这些杂志文章的pdf就是珍贵的话题数据库。
看报纸只记数字和关键词
用rss阅读器自动收集信息
缩印插图,制作专属于自己的词典
插图是一种高浓度信息媒介,能将许多难以言表的复杂信息用视觉方式瞬间传递给读者。
将所有信息统统塞进自制词典,就可能有空前绝后的新组合诞生。
将图书目录贴到笔记本上,制作图书数据库
对于非常重要的书籍,无论扫描起来多麻烦也值得,仅供参考的书籍将目录复印下来就可以了,当然你也可以描述。
至于如何将目录贴到笔记本上,我建议不要另行制作图书专用笔记本,贴在普通的工作笔记本就可以了。如此一来,我们就能知道这本书是做哪个项目时阅读的,也能对照当时的情况,把握事情的全貌。我们肯定是对某本书的内容感兴趣或有其他缘由,才会阅读这本书的。将目录与阅读时的相关信息保存在一起,相信我们能更充分地利用书中的内容。
用手机邮件和Evernote记电子笔记
在Twitter上写生活日志
将网友间相互交换的实时信息原封不动地存留下来,聚沙成塔,聚石成山,就是一部名不虚传的生活纪录片。
增加GPS定位功能,收集整理信息
GPS定位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整理索引工具。
方位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搜索的一个重要方法。
充分使用标签来整理信息
用1.5倍的放映速度看电视
用会议记录Extreme Meetings,提高会议效率
不是在会议后整理会议记录,而是在开会的同时制作会议记录。
很重要的一点是会议记录可以呈现讨论的流程。另外,会议记录是在不断征求大家意见的同时制作的,过后就不会有“当时说的不一样”等理解和解释上的分歧了。
群发邮件,使项目信息冗余化
团队全体成员都清楚谁在负责什么事情,现在进展如何。万一发生紧急状况,谁都可以代替负责人继续处理。
按金字塔原理写邮件
要使邮件容易阅读,就要求我们的邮件尽量短小简洁,并准确传达信息,这就是金字塔原理。是一种文章写法,在开头就提出结论,接着列举多个论据来支持结论,因此文章结构是金字塔的形状,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使结论一目了然。
管理时间轴与空间轴
将按时间轴整理过一次的信息用空间轴的管理方法再整理过一次。
生活整理术——将生活常规化,再制造一些惊喜
灵活网购,简化生活
me: 在今天来说,好像是废话了。
购买同种商品,免去挑选烦恼
这种“购买同种商品”的习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
- 使用同种产品会越用越顺手,尤其是文具。
- 存放的标准化。
- 以后不管买什么都不会茫然了。
一次大量囤积,将担忧扼杀在摇篮里
囤积消耗品。
“不用马上去买”这种“暂时没问题”的安心感十分重要。
利用便利店代收快递服务,毫无顾及地购物
me:对中国来说,现在的快递送货上门,貌似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必要的。
在公司收取书籍快递,提高自己的声誉
声誉战略
拒绝第二次聚会的技巧
me:“第二次聚会”是日本职场特有的吧,中国没这东西。
按穿着顺序整理衣服,清除早晨的烦恼
me:这个顺序指的是每天穿什么衣服的顺序,即周一穿什么、周二穿什么。将穿衣模式化。想想乔布斯,貌似只有牛仔裤和高领黑毛衣。
让自己远离选衣服的烦恼,从而将这部分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中。
建立饮食模式,进行营养管理
饮食也可以模式化。
me:哈哈,这个貌似实习公司这边做到了,我实习的公司是没有自己饭堂的,所以中餐几个约到就出去吃,现在周一到周五都去不同的饭馆吃。学校那边,基本上在两个饭堂间轮流,下班晚了基本去个深井烧腊,再晚就去麦当劳了。
打扫卫生,重振精神,提高专注力
打扫卫生是整理整顿的基础。将打扫作为转变心情的契机。
看着周围的环境变得焕然一新,自己也会感觉小有成就吧。这种小小的成就感就像开关一样,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,使我们工作起来更精神集中,更卖力。
创造家和公司以外的第三场所
通过创造第三场所,扩大自己能掌握的范畴,就可以根据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场所。
将生活常规化,再制造一些惊喜
先让生活常规化,再加入一些惊喜作为生活的调味剂。
思维整理术——分割信息与整合信息
将“不懂”的信息直接装入大脑,在无意识中进行整理
在“不懂”信息的状态下,暂且让其沉睡。
睡前输入,睡时工作
我这样规划一天的工作:
- 上午:以输出为中心开展工作。
- 下午:基于上午思考的结果,开展实际工作。可以做一些不需要深思熟虑也能轻松完成的工作。
- 夜晚:大脑的混沌状态在睡前达到最高峰。多花些时间将信息装入大脑。
输出信息时,尽量集中精力做一件事
提高创造力的ToDo列表制作方法
关键是列出今天一定要做的事,然后从中选择工作量相对较小的输出性工作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从小事做起是因为工作如同开车,冲刺时需要能量,所以要从低档起步,转动起来然后再切换到下一档。安排好工作的先后顺序,到达最高时速时才能以全部的精力开展最大的输出性工作。
统筹管理ToDo列表和邮件
使用Gmail的ToDo管理功能。
在散步中整理思维
散步时大脑会分泌化学物质,使我们冷静下来,从而比较容易整理思绪。
除了散步,还可以洗个热水澡或在泳池里游泳。
重要的是不要思考得太深,而是一带而过地想。
越是走进死胡同,越应该放松下来放宽思绪,这样才更有机会发现新的解决方法。
用香精、干花等治愈系物品转换思维模式
治愈系物品一般要摆放在容易让人心神不宁的地方。
换一支笔,换一种思维
用图解整理思维的技巧
- 组合对立概念
- 将概念分解为三个要素
- 分为四象限定位 1. 能发现漏洞; 2. 可以忽略无关的事情,简单地思考问题。
用空格强行拓宽思路
用思维导图将信息网络化
要将已想好的点子升格为强有力的构思,就要将其中的信息按组群这样一个信息块使用,而不是一个一个单独使用。
要生成“点子”的信息组群,一般需要两个流程。一是整理出尽可能多的信息,二是将整理出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(即信息网络化)。
用近义词拓宽思路
给组群命名,提高一个层面来整理信息
分割信息与整合信息
思维就是分割与整合信息的过程。
人脉整理术——链接人脉与链接的快捷方式。
扔掉沉睡一年的名片
整理名片能让你随时提高警惕,努力保持人脉的新鲜度。
交换得来的名片要立刻写上交换日期
收到的名片要立刻扫描,以方便阅览
将名片读取软件当名片检索系统用
给见过面的人发送个性化的电子期刊
在突然想起时邮寄手写信件
为结识名人士举办演讲会
用Spysee掌握他人的人脉
利用网络上的信息,归纳总结出与目标人物有关联和有联系的人。
制作富有个性的个人名片
宣布自己愿意做的事情,回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
自制名片时,职衔的方向性越是明确,就越能帮你回避你不愿意做的事情,也可以避免与不投缘的人接触,这样工作会变得更顺手、更愉快。
给活动定主题,借此制作新闻
当中间人,向别人介绍朋友
越是毫不吝惜将自己的人脉与他人共享的人,其人脉越会不断扩展。